(二十九) 3. 嫡母(三之三)

「嫡母」、「庶母」(三之三)

「嫡母」父妾的子女稱父妻;「庶母」父妻的子女叫父妾

禮貌是一種社會道德,行為規範,尊重別人,就是尊重自己。多行無禮

必自及,無禮待人,也就是無禮待己。禮節貴在互相回報,禮尚往來,親戚

亦然。

「嫡母」是妾所生的子女稱呼自己爸爸的髮妻;「庶母」是髮妻所生的子

女叫自己爸爸續娶的妾;「繼母」是妻子死後,丈夫再娶的女人一一丈夫與髮

妻原已育有子女,但妻子不幸死亡,丈夫再娶,髮妻留下的子女稱呼自己爸爸

再娶的女子。「繼母」現代亦叫「後媽」。

「慈母」現代辭藻語言文字釋「慈愛的母親」、「子以母貴」、「母以子貴」

,描述母親的慈祥。唐朝以前,「慈母」義解「撫己成人的父妾」,形容「慈母

」必須是自己父親的小妾,不是自己父親的髮妻,不是生母。

「慈母手中,遊子身上衣,臨行密密縫,意恐遲遲歸」,這首婦孺皆曉

的名詩,把偉大母愛寫得這等淋漓酣暢,感人肺腑。如果知道「慈母」必須是

小妾的身份,必會令人不禁淒淒,撼人心絃。

《禮儀》描寫「慈母」十分深入,「妾之無子者,妾子無母者」,意指不是

任何一個女人就可以成為「慈母」,她必須是小妾;也不是任何一個男孩就可擁

有「慈母」,他必須是妾子。

古代「慈母」稱呼的規制,比較嚴格,她必須不會生育,且是自己丈夫

的小妾,自己丈夫必須還有第二個小妾不幸亡故而遺留的兒女,由這個不會生

男育女的第一個小妾專心扶養這個已死了母親的孩子,一直至長大成人。《禮

儀》中有「慈母如母」,顯示出「扶養的妾與無母的子關係中的妾與子」,完全

沒有直接血緣關係,也就不是生身的母親。

由於年代轉變,唐朝年代把《禮儀》中的「慈母」演變為「慈祥」、「慈

愛」的母親。

      慈母對兒女愛得太殷切,擔憂得太過份,反而害之。柳宗元:「愛之太

殷,憂之太勤;旦視而暮撫,已去而復顧;雖曰愛之,實而害之;雖曰憂之,

實而仇之」。

「養母」一一撫育他人子女視為自己兒女的婦人,蓄備白頭有人供養,

死後有人殯葬,葬後有人祭奠,這是未雨綢繆,養老送終的計策。養一個非親

生子女,生能養家活口,死有葬奠無憾。

     「養子」一一撫育異姓的人為兒子,必須是男孩,同姓因輩份關係,俗有

忌諱,不便收育。這是平時燒香,臨老無患,生時,有人養之以豐;死時,有

人葬之以禮;葬後,有人祭奠如儀。養子防老榖防饑,養兒不肖不如無。收養

兒子必須始終如一,教其修正品德,陶冶本性,育其長大成人,遵循正道。

       過去男人容允一妻數妾,造成家庭失和,妻妾各懷鬼胎,水火不容。特

別是官居一品、二品;娶一妻五妾,既不足為奇,還嫖高髻雲鬟宮樣妝的妓女

,這種現象確是司空見慣渾閒事,斷盡世間浪子腸,為官如此,浪子更然。

   禮多人不怪,注重禮貌,講究禮節,沒人會責怪。古云:「天涯何處不相

逢,通達禮儀都是情」,何況親如「嫡母」、「庶母」、「繼母」、「養母」、「慈母」

,理應不分離合,都要「執汝之手,與汝偕老」,永遠和好相處在一起。

 
Hits: 2384